Contents

【编译原理】简明自顶向下分析算法总结:递归下降,LL(1)分析算法

语法分析概念

从编译器前端的流程上说,语法分析对词法分析得到的记号流进行分析,识别其中的语法错误,并将正确的记号流转化为语法树,交给编译器的后续步骤进行进一步处理。

上下文无关语法

上下文无关语法是一个四元组:$G=(T,N,P,S)$,其中

  • $T$是终结符集合
  • $N$是非终结符集合
  • $P$是一组产生式规则:
    • 形式:$X\rightarrow \beta _1,\beta _2,…,\beta _n$
    • 其中$X\in N,\beta _i\in (T\cup N)$
  • $S$是唯一的开始符号,$S\in N$

推导

给定文法$G$,从$S$开始,用产生式的右部替换左部的非终结符(把非终结符“展开”),直到不出现非终结符为止。推导结果称为句子

  • 最左推导:每次总选择最左侧符号替换
  • 最右推导:每次总选择最右侧符号替换
  • 语法分析的任务:给定$G$和句子$s$,回答是否存在对句子$s$的推导

分析树和二义性文法

分析树

推导可以表示成树状结构,树中的每个内部结点代表非终结符,每个叶子结点代表终结符,每一步推导代表如何从双亲结点生成直接孩子结点。

  • 分析树的含义取决于树的后序遍历。

二义性文法

给定文法$G$,如果存在句子$s$对应不止一颗分析树,称$G$是二义性文法。

  • 解决方案:文法重写

语法分析算法

显然,语法分析从两个思路去做:

  • 思路1:根据文法$G$,从唯一的开始符号$S$开始,对非终结符,用产生式的右部替换左部(“展开”),观察是否能产生对应的句子$s$;
  • 思路2:根据句子$s$,对其不断归约(“合并”),看是否能归约成开始符号$S$的形态。

思路1称为自顶向下分析,对应分析树的自顶向下的构造顺序;思路2称为自底向上分析

自顶向下分析

从开始符号$S$出发去推导句子称为自顶向下分析。后文将从最原始的回溯展开动机出发,逐步讨论如何优化算法(然后更加秃头)。

朴素的回溯思路

最朴素的自顶向下分析思想是:从开始符号$S$出发,随意地推导出句子$t$,比较$t$和$s$。 以下是华保健老师里的网课伪代码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tokens[]; // holding all tokens
i = 0; // 指向第i个token
stack = [S] // S是开始符号
while (stack != [])
	if (stack[top] is a terminal t)
		if (t == tokens[i++]) // 如果匹配成功
			pop();
		else
			backtrack();
	else if (stack[top] is a nonterminal T)
		pop();
		push(the next right hand side of T) // 不符合,尝试下一个右部式

简单地说,就是不断地去试探展开式如何匹配每个句子,如果匹配不成功就回溯,试探下一种可能,由此引出递归下降分析算法和LL(1)分析算法。

递归下降分析算法

递归下降分析算法(需要回溯的方法)的基本思想如下:

  • 每个非终结符构造一个分析函数
  • 用前看符号指导产生式规则的选择

示例,对如下产生式规则:

1
2
3
4
5
6
7
S -> N V N
N -> s
   | t
   | g
   | w
V -> e
   | d

构造每条规则的算法伪代码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parse_S()
	parse(N)
	parse(V)
	parse(N)

parse_N()
	token = token[i++]
	if (token == s || token == t || token == g || token == w)
		return;
	error("...")

parse_V()
	// TODO

一般的递归下降分析算法框架如下:

1
2
3
4
5
6
parse_X()
	token = nextToken()
	switch(token)
	case ...:
	case ...:
	......

可以看出,通用的递归下降分析技术仍然可能需要回溯。据此进一步讨论LL(1)分析算法。

LL(1)分析

  • 概念:从左(L)到右推导符号,最左(L)推导,采用一个(1)前看符号
  • 基本思想:表驱动的分析方法

仍然是很直观的思路。对于需要回溯的情况,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条件和规律对其剪枝,从而避免无谓的搜索。而在语法分析当中,显然token与token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存在关系的。据此,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相对位置关系去构造分析表,记录遇到下一个符号时应该跳转到哪个状态,从而避免回溯。 具体地说,我们需要构造两个集合:$FIRST$集和$FOLLOW$集。$FIRST$集的动机是引导表达式展开的跳转方向,$FOLLOW$集的动机是避免空符$\epsilon$带来的错误。当$FIRST$可能为空时,就应当加入$FOLLOW$集,后文算法将会体现这一点。 注:此处约定英文大写符号默认为非终结符,英文小写符号默认为终结符,希腊字母暗示为一般文法符号,无法确认是终结符还是非终结符。

  • $FIRST(\alpha)$:从任意文法符号串$\alpha$开始推导得出的所有可能的终结符集合。通俗地说,就是$\alpha$可能以什么开头。
  • $FOLLOW(A)$:可能在某些句型中紧跟$A$后边的终结符号的集合。

对$FIRST$集可以采用不动点算法计算。计算各文法符号的$FIRST(\alpha)$时,不断应用下列规则刷表,直到所有FIRST()都不再更新:

  1. 如果$\alpha=a$是终结符,则$FIRST(a)={a}$;
  2. 如果$\alpha=N$不是终结符,则对$N$的每个产生式$\beta_1\beta_2…\beta_n$,对其中的$\beta_i$,若$\beta_1\beta_2…\beta_{i-1}$的$FIRST$集中都有$\epsilon$空符,则$FIRST(N) \cup = FIRST(\beta_i)$。通俗地说,对于产生式的第$i$个符号,如果它前面的符号都可能取空,那么它的$FIRST$元素当然也可能是$N$的$FIRST$元素,因此要将它的集合加入到$N$的集合中去。当然,对于$i=1$的情况,总是会$FIRST(N)\cup FIRST(\beta_1)$。

给出伪代码如下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while (some set is changing)
	for (symbol alpha: symbols)
		if (alpha is terminal)
			FIRST[alpha] = {alpha}
		else if (alpha is nonterminal)
			for (production p: alpha->beta_1,...beta_n)
				for (i = 1; i <= n; i++)
					if (beta_i is terminal a)
						FIRST[alpha] += {a}
						break
					else if (beta_i is nonterminal M)
						FIRST[N] += FIRST[M]
						if (M cannot be null)
							break

类似地,可以给出$FOLLOW$集的不动点算法: 对所有非终结符$A$的FOLLOW(A)集合时,不断应用以下规则刷表,不再有集合被更新: 3. 如果存在产生式$A\rightarrow \alpha B\beta$,则$\beta$除空符$\epsilon$以外的所有符号都在$FOLLOW(B)$中; 4. 如果存在产生式$A\rightarrow \alpha B$,或$A\rightarrow \alpha B\beta$且$FIRST(\beta)$包含空符$\epsilon$,则$FOLLOW(B) \cup=FOLLOW(A)$。

通俗地说,就是找到每个“紧跟其后”的终结符号。类比$FIRST$集的求法,把“紧跟其后”的符号的FIRST集加入所求的FOLLOW集中。如果“紧跟其后”的$FIRST$集有机会取空符,那么下一个集合的$FIRST$集合也有机会补上来“紧跟其后”,以此类推。 伪代码如下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while (some set is changing)
	for (nonterminal A : nonterminals)
		for (production p: A->beta_1,...,beta_n)
			tmp = FOLLOW[N]
			for (i = n; i > 0; i--)
				if (beta_i == terminal a)
					tmp = {a}
				else if (beta_i == nonterminal M)
					FOLLOW[M] += tmp
					if (M cannot be null)
						tmp = FIRST[M]
					else
						tmp += FIRST[M]

已有$FIRST集$,$FOLLOW$集,可按如下规则构造二维预测分析表$M[][]$,该预测分析表的行头是非终结符号,列头是输入的下一个符号(终结符号)。对文法$G$的每个产生式$A\rightarrow\alpha$,进行如下处理:

  1. 对于$FIRST(\alpha)$的每个终结符号$\alpha$,将$A\rightarrow\alpha$加入到$M[A,a]$中
  2. 如果$\epsilon\in FIRST(\alpha)$,则对于$FOLLOW(A)$的每个终结符号$b$,也将$A\rightarrow\alpha$加入到$M[A,b]$中。

由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$FOLLOW$集的作用:前一个$FIRST$为空的时候的“替补”。通过同时求解$FIRST$集和$FOLLOW$集,可以保证LL(1)分析总能前看到“正确”的符号。 由上,可以书写LL(1)分析伪代码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tokens[]; // all tokens
i = 0;
stack = [S] // S是开始符号
while (stack != [])
	if (stack[top] is a terminal t)
		if (t == token[i++])
			pop();
		else
			error(...); // 朴素自顶向下的回溯改成直接报错
	else if (stack[top] is a nonterminal T)
		pop();
		push(table[T, tokens[i]]); // 朴素自顶向下的尝试展开任意表达式改成按表展开

尽管LL(1)对朴素自顶向下做了优化,但LL(1)在语法上仍然存在发生冲突的可能。下面简单讨论两种解决冲突的方法:消除左递归和提取左公因子。

消除左递归

有例子如下:

1
2
E -> E + T
   | T

此时由于LL算法总是从左到右读入,从左到右展开,那么计算的时候将会无限展开E->E+T而进入死循环。对于左递归的情况,有一般解法可以转换成右递归,如上式可改写如下:

1
2
E -> T E'
E'-> + T E'

提取左公因子

有例子如下:

1
2
X -> a Y
   | a Z

显然,此时同样的a可能会导向不同的表达式,存在冲突,直观的解决方法时将公共的a提取出来,如下所示:

1
2
3
X -> a X'
X'-> Y
   | Z

先整理自顶向下到这里,有空再整理自底向上……

参考资料:
《编译原理》课程,华保健,中国科学院大学(网易云课堂或b站免费观看)
《编译原理》(紫龙书),机械工业出版社
《编译原理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